一、常色與病色
|
概念 |
特點 |
分類及意義 |
常 色 |
我國人正常面色:紅黃隱隱,明潤含蓄 |
明潤(面色光明潤澤,是精氣充盛的表現)。含蓄(面色隱含於皮膚之內而不特別顯露,是精氣內含而不外泄的表現)。 |
主色-人生來就有的基本面色,一生不變,個體差異而略有不同。 |
客色-因季節、氣候不同而發生正常變化的面色。 |
|||
病 色 |
因病而發生異常改變的面色 |
晦暗(面色枯槁晦暗,是精氣虛衰的表現)。暴露(某種面色異常明顯,是病色外現或真臟色外露的表現)。 |
善色-面色光明潤澤,說明雖病而精氣未衰,胃氣尚能上榮於面,屬新病、輕病、陽證。 |
惡色-面色枯槁晦暗,說明精氣已衰,胃氣不能上榮於面,屬久病、重病、傷精。 |
我國人正常面色:紅黃隱隱,明潤含蓄 |
明潤(面色光明潤澤,是精氣充盛的表現)。含蓄(面色隱含於皮膚之內而不特別顯露,是精氣內含而不外泄的表現)。 |
主色-人生來就有的基本面色,一生不變,個體差異而略有不同。 |
客色-因季節、氣候不同而發生正常變化的面色。 |
我國人正常面色:紅黃隱隱,明潤含蓄 |
明潤(面色光明潤澤,是精氣充盛的表現)。含蓄(面色隱含於皮膚之內而不特別顯露,是精氣內含而不外泄的表現)。 |
主色-人生來就有的基本面色,一生不變,個體差異而略有不同。 |
客色-因季節、氣候不同而發生正常變化的面色。 |
二、五色主病
五色 |
五行 |
五臟 |
主病 |
青 |
木 |
肝 |
風、寒、痛、血瘀 |
赤 |
火 |
心 |
熱 (虛熱、實熱) |
黃 |
土 |
脾 |
濕、虛 |
白 |
金 |
肺 |
陽虛、氣虛、血虛 |
黑 |
水 |
腎 |
陽虛、陰虛、腎虛、血瘀 |
三、保健湯水 (4人份量) |
(以下湯水只供參考) |
滋補養顏-高麗參肉蓯蓉何首烏湯 |
去濕退黃-北茋土茯苓薏米湯 |
材料:高麗參5錢、肉蓯蓉5錢、何首烏5錢、陳皮1錢、圓肉1兩、瘦肉1塊 煲法:清水15碗煲3小時 功效:大補元氣、養血益腎 |
材料:北茋1兩、土茯苓1斤、雲茯苓1兩薏米1兩、豬骨1斤、蜜棗3粒 煲法:清水15碗煲3小時 功效:補氣健脾、利濕退黃 |
http://rthkcms3.rthk.org.hk/channel/radio/programme.php?name=radio1/happydaily&p=1146&e=134215&d=2011-03-14&m=episode
開心趣聞- 中醫醫肚日 - 葉英良中醫師 (面色與健康)
☆如要收聽請選第二部份中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