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夏交接季節,霧氣濃、濕氣重,身體總是懶洋洋,提不起勁。事實上,濕困症有內外之分,潮濕氣候所致的外濕,一般從 肌膚侵襲人體,易患感冒症狀;而內濕則因飲食不當,嗜食生冷油膩,損傷脾胃而致。因兩者在發病過程會互相影響,凡本身腸胃功能較差、有濕重徵狀者,都應打 醒十二分精神,積極祛濕,免得小病伺機化大。
內濕外濕 成因各異
想祛濕,先要了解甚麼是濕困?註冊中醫師葉英良表示,脾主「運化水濕、脾虛生濕」,是指因脾臟運化水濕的功能失調, 因而引起不能化濕或濕氣內困。葉醫師更指,形成濕困很容易,如服食過多的寒濕生冷食品,便形成內濕,而外濕的成因可以是濕度高、涉水淋雨等。若長期不解濕 困,會令消化系統症狀及去水功能減弱,如消化不良、腹瀉、腸胃炎、浮腫等。具濕困者,輕者宜一星期飲用1至2次解濕困湯水,而病情重者,則宜天天飲用,然 而,去濕湯水通常有利尿作用,過多去濕會令人體津液不足,所謂利水傷陰,故飲用前,宜經註冊中醫師先作診斷。
四君子湯(一人分量)
功效:補中益氣、健脾祛濕。即使沒有內濕外濕,亦可用作強身、保健的湯水飲用,惟有外感者不適宜。若怕身體承受不了人參,可轉用性質較平和的黨參,分量同樣3錢。人參與炙甘草同樣可補中益氣;而雲茯苓擁健脾祛濕的功效;至於炒白朮則有健脾祛濕之療效。
材料:人參3錢、雲茯苓3錢、炒白朮3錢、炙甘草1錢
煲法:4碗清水煎至1碗水。
車前草金錢草薏米湯(四人分量)
功效:內濕者,容易出現腳部浮腫的情況,飲用此款湯水,可有效清熱解毒、健脾祛濕、利水消腫。車前草有清熱解毒、化痰祛濕的效用;而金錢草的功效是除濕退黃、解毒利水;至於薏米則擁利水祛濕、健脾清熱功用;蘆根補充陰液,陳皮行氣化濕。
材料:車前草1両、金錢草1両、薏米1両、蘆根1両、瘦肉1塊、陳皮1角、蜜棗3粒
煲法:12碗清水煲約2小時。
杜仲續斷金狗脊湯(四人分量)
功效:若本身筋骨、氣血和肝臟不調者,宜飲用此款湯水,能補益肝腎、強壯筋骨、祛風除濕。厚杜仲可補益肝腎、祛風除濕;而續斷的療效是補益肝腎、強壯筋骨。金狗脊擁祛風濕、補肝腎、強筋骨的功效;圓肉則可補血安神。
材料:厚杜仲1両、續斷1両、金狗脊1両、圓肉1両、豬骨1斤
煲法:12碗清水煲約2小時。
生地龜板水牛皮湯(四人分量)
功效:隨着天氣及外界環境變化,許多人會出現濕疹、皮膚敏感的問題,此時最適宜飲用這款可滋陰養血、清熱解毒、利膚去濕的湯水。生地能滋陰養血;炒龜板滋陰潛陽、解毒去濕;水牛皮擁有涼血解毒的功效;而陳皮可行氣化濕;至於紅棗則有健脾養血的療效。
材料:生地5錢、炒龜板2両、水牛皮1両、陳皮1錢、豬(月展)1塊、紅棗5粒
煲法:12碗清水煲約2小時。
川芎白芷天麻湯(四人分量)
功效:踏入春天,許多人都會出現濕氣重的問題,以致頭暈頭痛,這時可飲用以下湯水祛風除濕、止眩止暈、補腦益智。酒川芎既有行氣活血,亦有止眩止暈之效;白芷擁有燥濕消腫、祛風止痛的功用;而明天麻能祛風通絡、止眩止暈;加入生薑,更可健胃祛風。
材料:酒川芎5錢、白芷5錢、明天麻5錢、生薑2片、大魚頭1個、蜜棗3粒
煲法:清水12碗煲2小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