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和堂醫藥的任立新醫師指出,在中醫的角度裡,肥胖有分實胖和虛胖,實胖是脂肪積聚,虛胖表示身體水腫,兩種胖症由不同的因素引起。人的體質可分為 5 種,若身體同時屬於多種體質,便是兼症。
1. 腎虛
中醫詞彙的解釋,腎虛不是指腎器官功能衰竭,意思是身體受到壓力、日常飲食出現問題,影響到內分泌、生殖系統、泌尿系統和部分神經系統不正常運作,令體內積聚大量水分。
徵狀︰下肢及面部浮腫、容易氣喘、多汗、怕冷和晚上尿頻。
2. 脾虛
脾臟可轉化食物中的營養物質,還有調理水分和血液的功能。因為飲食失調、過度疲勞,或久病體弱,導致脾臟的運作失常,脾氣衰弱,阻礙了營養吸收,水分囤聚,漸漸形成浮腫。
徵狀︰精神狀態差、四肢浮腫、舌頭脹大 (舌頭兩側留有齒痕) 和便溏 (排便不成形且帶有水分)
3. 痰濕
「痰」指津液在人體不正常地積留,於是形成水腫、水瘤。「濕」可分為外濕和內濕,外濕指環境潮濕侵犯身體而引起疾病,而內濕則指消化系統運作失當。
徵狀︰多痰、舌頭泛白
4. 胃熱
胃部因為過度活躍,加快了蠕動,令食慾增加,即使進食後仍沒有飽肚感覺,導致過度進食,早期糖尿病患者通常有這種情況。
徵狀︰便秘、肚脹和面色經常紅潤
5. 血瘀
大多數是由於肝臟失調形成,令身體積聚瘀血,影響脂肪質的新陳代謝,變成實胖,男性居多。
徵狀︰心情煩躁、胸肋脹痛、月經失調、大便偏乾和失眠
減肥須對症下藥
坊間減肥纖體產品,大都混雜中醫瀉藥,只是針對脾胃實熱的肥胖人士,對於大部分因脾虛、氣滯等而肥胖的人士來說,服食這些纖體產品不但無效,還會愈食愈肥。
按體質分四類,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醫藥學部副課程主任林立佳指出,按中醫理論,肥胖按體質分為不同類型﹕
1. 脾虛生濕﹕局部肥胖
脾為氣血之,受飲食影響,城市人飲食不定時、飲食習慣不良、食滯、嗜甜、遲睡,引致脾虛生濕。林立佳指出,脾虛減弱消化力,內濕令腹肚脹、沒胃口、大便泄瀉或結秘,這情况常見於25歲以後或開始進入社會工作的人士,中年者尤甚,多為局部肥胖,如﹕腹部、腰肢、大腿。
2. 脾胃實熱﹕肥胖均稱
脾胃實熱者,一般出現嗜辣、怕熱、大便結秘、口舌生瘡、背脊及面上長暗瘡,以年輕人居多,肥胖均稱,較少出現局部肥胖。
3. 氣滯血瘀﹕形體肥胖
經期不調、大便乾結、黑眼圈、舌瘀黑、偏向抑鬱、感到壓力、形體肥胖。
4. 脾腎陰虛﹕四肢肥腫
常見於40歲以後,腎水不足,水液代謝出現障礙,四肢肥腫。
亂服藥弄巧反拙
林立佳指出,香港人肥胖體質十之八九並非脾胃實熱,不過,坊間的減肥纖體產品,大都含有中醫瀉藥,只適合脾胃實熱的人士作減肥之用,其他體質者用之作為減肥,只會弄巧反拙。她解釋,大部分人都因飲食失調,脾虛引致肥胖,若服用會引起腹瀉的減肥產品,導致脾虛,令病情加劇。
林立佳表示,配合中草藥、針灸、運動及改善飲食習慣,可以令肥胖消減﹔簡單來說,脾胃實熱的病人需要清熱化濕,脾虛生濕的則需要健脾去濕。
針對實熱的肥胖症:
l 荷葉山楂粟米鬚煲水﹕具清熱、消脂、利水、化濕的功效。
l 番瀉葉一錢冲水焗茶﹕有助通便。
針對脾虛的肥胖症:
l 薏米水﹕把薏米洗淨,用水浸泡一夜,然後連水一起煲20分鐘,每天飲用。可連薏米一起服用,薏米性味平和,具健脾利濕效用。
針對陰虛火旺的肥胖症:杞子菊花決明子茶﹕焗茶或煲水,具滋陰降火功效。
針對脾腎陽虛的肥胖症:茨實准山薏米煲水﹕收健脾補腎的作用。
按穴刺激腸胃,至於針灸,林立佳表示,主要以刺激脾、胃、腸經為主,日常自行按揉亦有幫助﹕
天樞穴(肚臍左右兩旁,對開四隻手指位):按揉天樞穴可調節腸胃蠕動,幫助消化,天樞穴具雙向調節作用。
足三里(外膝窩對下四隻手指位):大腸經所在,可調理腸胃。
三陰交(腳眼對上四隻手指位,骨後):三陰交即肝經、脾經、腎經交匯之處,可調理肝臟、脾臟、腎臟。
除此之外,中醫所謂的「阿是穴」,意指身體哪部位出現毛病便按揉該處,例如肚皮鼓起脂肪,便按壓肚皮。
做運動燃燒脂肪
運動方面,香港人大都久坐少運動,身體最少活動的地方便是腹部,所以肥胖大都從肚皮開始,每天最少做30分鐘帶氧運動,燃燒脂肪,達到減肥效果。
自行按揉3穴位
天樞穴:肚臍左右兩旁,對開四隻手指位
足三里:外膝窩對下四隻手指位
三陰交:腳眼對上四隻手指位,骨後